10月12日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这是央行在10月10日晚间发布的重磅消息。这是继2018年8月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到20%后的又一次调整。央行称,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外汇风险准备金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通过调整,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或贬值,实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双向波动。
该工具创立于2015年,已经历了四轮调整。2015年“8·11”汇改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人民银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自当年10月15日起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至2017年9月8日,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恢复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人民银行及时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2018年8月6日起,人民银行再次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促进汇率保持
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对于此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表示,近期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以及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个持续升值的走势,这种情况下,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将有助于促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上的基本稳定。“而上一次,即2018年,央行将风险准备金率上调为20%,是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比较大、外流压力较大的这么一个背景下,所采取的一个逆周期调节措施。”刘健补充道。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大,总体呈现由贬转升的走势,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显著,此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零,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从而也降低了企业远期购买美元的成本,增加企业对远期购汇的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另外一方面,远期美元购汇需求的增加,也可以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过快升值,从而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某银行资深外汇人士认为,由于目前远期购汇成本也降低,对于有外汇使用需求的企业,当前换汇点位相对来说比较合适。
记者还注意到,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汇率剧烈波动,还会影响国内外对本国经济的信心,不利于经济主体正常的贸易投资活动。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央行将继续扎实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守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